洗牙前要知乜?港人北上洗牙必睇指南
近年唔少香港人會北上做牙科保健,其中洗牙(內地多叫“潔牙”)就係最常見同入門嘅項目。想行程順利、效果理想、同時保障安全,出發前有幾樣嘢真係要搞清楚。
洗牙係乜嘢?同磨牙唔同
洗牙主要係用超聲波同手工器械清走牙石、牙垢同菌斑,減少牙齦發炎,預防牙周病。佢唔會“磨走”牙齒表面,正常情況下唔會令牙面變薄。啱洗牙嘅人群包括吸煙者、飲咖啡茶嘅朋友、戴緊牙箍、同容易牙齦流血嘅人。一般建議每6至12個月做一次,牙周狀況較差嘅人可以更密。
點揀北上牙科機構
- 資質同專業:留意診所是否具備合法執業資格,牙醫是否有註冊,最好有清晰的資歷介紹、真實個案相片同治療流程說明。
- 消毒同感染控制:睇下有冇即棄用品(例如吸唾管、拋光杯)、器械高溫消毒(高壓蒸汽滅菌)、診室換手規範。呢啲細節反映安全水平。
- 檢查設備:有冇口腔X光、牙周探針、噴砂、拋光同塗氟等,洗牙前先做牙周評估更穩陣。
- 溝通同跟進:可否用粵語/廣東話溝通?會唔會提供治療記錄、牙周評分、影像留底?有冇建議覆診計劃同術後諮詢渠道?
- 評價同口碑:睇實用評語重點,例如“有冇解釋清楚”“手勢溫柔”“衛生到位”,唔好只係被華麗裝修同照片吸引。
北上前嘅準備
- 病史同敏感:有心血管病、糖尿病、哮喘、甲狀腺問題、傳染病、或長期食抗凝血藥嘅,預先告知牙醫;對麻醉藥或消毒藥過敏要講明。
- 懷孕:一般第二孕期進行基礎洗牙較穩陣,具體要同牙醫商量。
- 行程安排:洗牙後可能有少少牙齦不適,避免即日安排太刺激嘅飲食或勞累行程;過關排隊時間要預留。
- 文件同紀錄:要求出具治療單據、牙周評估數據、如有X光可拎返數碼檔,方便日後喺香港跟進。
洗牙流程大概係點
- 口腔檢查:睇牙齦紅腫、牙石分佈、牙齒鬆動、有冇蛀牙同口腔黏膜狀況。有需要會影X光。
- 超

聲波洗牙:震動把牙石打走,齒頸位同牙齦邊緣係重點。若牙周袋較深,可能需要分區深層潔治,甚至局部麻醉。
- 噴砂同拋光:去除色素同令牙面更光滑,減少汙漬再黏附。
- 塗氟或防敏:對易敏感嘅人有幫助。
過程中輕微流血係常見,因為牙齦本身有炎症。完成之後覺得“牙縫變闊”,多數係牙石清走後真相顯現,唔係洗牙整闊咗牙縫。
常見迷思拆解
- 洗牙會傷牙?正常操作唔會。超聲波係針對牙石,牙釉質硬度高,唔會話下下都刮花。
- 洗牙越洗越薄?錯。牙面變滑係因為拋光,並非磨走牙齒。
- 流血代表洗得太“狠”?未必。牙齦發炎本身脆弱,清走刺激源先有機會收口。
術後保養要點
- 24至48小時內避免食太熱太冷、過辣或酒精,減少刺激。
- 每日兩次正確刷牙,配合牙線或齒間刷;有需要用防敏牙膏或牙醫建議的漱口水。
- 如果牙齦腫痛、持續出血、口腔異味無改善,應儘快覆診,可能需要深層潔治或牙周治療。
- 吸煙者、口乾者、戴牙箍人士,保養要更勤力,覆診間距更短。
北上實用貼士
- 語言對照:內地常用“潔牙/龈下潔治/噴砂/塗氟”,同香港“洗牙/深層洗牙/拋光/塗氟”意思接近。
- 付款同聯絡:事前確認預約方式、改期規則、可用的聯絡App,保留聊天記錄同預約證明。
- 時間管理:預留檢查同講解時間,唔好催促;遇到牙周袋深嘅情況,分次處理反而更安全。
邊啲情況要先處理再洗牙
- 急性牙痛、牙齦膿腫、發燒、嚴重口腔潰瘍,先穩定病情再做潔治。
- 牙齒明顯鬆動要做牙周評估,可能需要分段潔治配合更深入治療。
最後提提你:北上洗牙唔係求快,係求安全同長遠健康。揀有資質、衛生嚴謹、肯解釋同提供紀錄嘅診所,按牙醫建議訂立定期保養計劃,加上自己每天好好清潔,先至可以真正預防牙周病、口臭同牙齦退縮。出發前做足功課,洗牙就會變成一次舒服、有效、同值得嘅口腔保健體驗。
